历史上的  历史上的今天
历史上的今天 > 1927年 > 6月2日 > 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昆明湖

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昆明湖 - 1927年6月2日

    1927年6月2日上午,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杀。他衣袋中有一封给家人的遗书,写道:“五十之年,只欠一死;经此世变,义无再辱。我死后当草草棺殓,即行槁葬于清华茔地。汝等不能南归,亦可暂于城内居住,汝兄亦不必奔丧,因道路不通,渠又不曾出门故也。书籍可托陈、吴二先生处理,家人自有料理,必不至不能南归。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,然苟谨慎勤俭,亦必不致饿死也。五月初二日,父字。”遗书是前一天写下的。前一天清华研究所已放暑假,师生于工字厅开惜别会,王国维亦参加,与人作别如平时,因此他是从容赴死的。其老友陈寅恪先生对其自沉有殊解:“世之人大抵能称道其学,独于其平生之志事颇多不能解,因而有是非之论。寅恪以为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,其所伤之事、所死之故,不止局于一间一地域而已,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。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,必非其同时间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。”
    王国维(1877年12月3日—1927年6月2日),字静安,又字伯隅,晚号观堂(甲骨四堂之一),浙江嘉兴海宁人,国学大师。他与梁启超、陈寅恪和赵元任被称之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“四大导师”。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,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,在文学、美学、史学、哲学、古文字、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。王国维为一代治学巨匠,其所遗《人间词话》被奉为文学批评之圭臬。
    1901年在罗振玉主持的农务学堂译授,后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读书。1903年起任通州、苏州师范学校教习,讲授哲学、文学。1907年起在北京任学部图书局编译,从事中国戏曲史与词曲研究,著有《曲录》、《戏曲考源》、《宋大曲考》(1912年旅日时整理成《宋元戏曲考》)和《人1901年在罗振玉主持的农务学堂译授,后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读书。
    1903年起任通州、苏州师范学校教习,讲授哲学、文学。1907年起在北京任学部图书局编译,从事中国戏曲史与词曲研究,著有《曲录》、《戏曲考源》、《宋大曲考》(1912年旅日时整理成《宋元戏曲考》)和《人间词话》,开研究戏曲史之风。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,旅日4年,考释甲骨文与流沙坠简,著有《简牍检署考》、《流沙坠简考释序》、《殷虚书契考释序》等。
    自1916年至1923年在上海,著述甚丰,主要有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》(后改写为《古史新证》)、《殷周制度论》、《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》等,重视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,对史学界有较深影响。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。生平著作共62种,收入《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》有42种,某些考古文章汇编为《观堂集林》。
    王国维为何自溺,至今仍争论不论,一般学者论点有所谓的:“殉清说”、“逼债说”、“性格悲剧说”、“文化衰落说”。陈寅恪《王观堂先生挽词》的序言中写道:“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。应之曰: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,其区域分划之当否,固不必论,即所谓异同优劣,亦姑不具言;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。其义曰: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,为此文化所化之人,必感苦痛,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,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;迨既达极深之度,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。”、“吾中国文化之定义,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,其意义为抽像理想最高之境,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。若以君臣之纲言之,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;以朋友之纪言之,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。其所殉之道,与所成之仁,均为抽像理想之通性,而非具体一人一事。”
    根据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一书第四章“天津的"行在" (1924 - 1930)”中说法,王国维早年受罗振玉接济并结成儿女亲家,然而罗振玉常以此不断向王氏苛索,甚至以将王氏女儿退婚作要胁,令王国维走投无路而自杀。


六月份
1234567
891011121314
15161718192021
22232425262728
2930